合作QQ:80044735 全国热线:400-664-0095 首页 > 成都名企 > 成都动态 > 文章正文
十年磨一剑 农村信息化的“云南模式”
2015/11/30 9:26:39 来源:十年磨一剑 农村信息化的“云南模式”

  在云南 ,多个部门机构携手,构建了覆盖全省的“三农通”涉农信息服务体系。十年来,“三农通”为云南农民和农企创收超过60亿元,110万吨农产品打开了销路,近8万农民找到了务工机会,被誉为开创了农村信息化的“云南模式”。

  信息化让地球变成了“村庄”。但在真正的村庄,“信息”仍是稀缺资源。由于信息闭塞,“菜贱伤农”等现象在各地农村反复出现。信息化如何为“三农”发展注入新动力 ?

  在云南 ,多个部门机构携手,构建了覆盖全省的“三农通”涉农信息服务体系。十年来,“三农通”为云南农民和农企创收超过60亿元,110万吨农产品打开了销路,近8万农民找到了务工机会,被誉为开创了农村信息化的“云南模式”。

  十年磨一剑,信息惠农家

  十年磨一剑,信息惠农家

  云南省砚山县平远镇的村民老王是土豆种植大户。今年4月底,眼看300多亩土豆即将丰收,老王却为销路发愁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他找到镇里的“三农通”信息员,报了有700吨土豆即将成熟的信息,并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。

  这则信息通过“三农通”发布后,老王向“三农通”砚山县联络站反馈:有13个外地客商收到信息后找他采购,700吨土豆很快销售一空,“不仅销路好,还卖了个好价钱!”

  老王卖土豆,是“三农通”信息惠农数以万计的案例之一。这个涉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宗旨,正是以“信息入户”促“村民致富”。到今年,“三农通”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。

  回望2005年,信息化在城市如火如荼,在农村刚刚起步。当年,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“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”。彼时,交通不便、信息闭塞和贫困突出等问题困扰着云南农村。

  把握发展大势,在涉农厅局和州市政府的支持下,新华社云南分社、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和云南省农科院携手,2005年推出“三农通”涉农信息服务。

  “这种模式是通过手机,向农民传递最新的三农政策、种植养殖技术、病虫害防治、农资供应、农产品价格、外出务工等实用信息。”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总经理马奎介绍,“我们还开通了语音热线,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。”

  通过十年发展,云南“三农通”构建了包括1个省级服务中心、16个州市联络站、129个县级联络站和1300余个乡镇信息采集点的“四级采集、三级发布”管理体系;从省级到乡镇发展了2013名信息员,涵盖各个涉农部门和行业领域。目前,“三农通”实现了云南全面覆盖,服务全省700多万农户。

  整合优势资源,搭建四大平台

  在实践探索中,新华社云南分社发挥信息采集、编辑和审核等信息资源的组织优势,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发挥网络覆盖和用户庞大的渠道优势,云南省农科院发挥农业科技专家的智力优势,将“三农通”打造成信息惠农的四大平台。

  政策宣传平台。各级政府利用“三农通”向农民传播各项政策信息,比其他方式更为直接、广泛和有效。县级联络站普遍反映,通过“三农通”发布农业补贴政策、劳动技能培训和白内障免费筛查等信息,传播效果比传统方法好很多。

  去年11月,丽江市古城区有3000多名农民尚未缴纳前一年的农村养老保险费。“三农通”发布相关信息后,有2149人前去缴费,促进了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。

  科技支撑平台。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民需求,“三农通”及时发布种植养殖技术、病虫害防治、农药化肥施用等信息。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肖植文说,“三农通”组建了400多人的农科专家团队,开通了热线电话,每个工作日至少有8位专家轮流到热线中心值班,为农民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解答。

  2011年10月,红河州石屏县一个农户有300亩杨梅出现不抽新梢和叶片畸形等症状,拨打专家热线反映了情况。专家诊断系施用多效唑过量,指导农户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。

  产销对接平台。“三农通”为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、价格信息、供求信息等提供了便利渠道,对促进农产品流通、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作用。

  去年鲁甸地震发生时,正值当地花椒成熟,地震导致花椒销售困难。此外灾区大量畜圈损毁,养殖户面临无畜圈、无饲料困境。这些信息经“三农通”发布后,地震灾区300余吨花椒、1000余头生猪被及时收购,解了灾区农户的燃眉之急。

  就业信息平台。“三农通”发布何处招工、工资水平、上岗条件等信息,成为劳务输出的重要桥梁。县级联络站普遍反映,招工信息受到农户欢迎,对促进就业很管用。如“三农通”曾发布浙江宁波一工业园区招聘2000名工人的信息,红河州元阳县政府主动对接,组织了1600多人前往就业。

  十年来,“三农通”累计发布涉农实用信息53万余条次,解答农民群众各类问题8万余条次,出版“三农通”丛书11册。2012年1月,国家版权局为“云南三农通信息发布管理系统”发放了著作权登记证书。2013年12月,云南省被科技部、中组部、工信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,“三农通”是云南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之一。

  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引领农村信息化

 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指出,“三农通”信息服务模式搭建了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及时、高效、便捷的沟通桥梁,为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、边疆繁荣稳定和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这是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好模式、好路子。

  “三农通”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,被誉为开创了农村信息化的“云南模式”,20多个省区市前来考察取经。目前,江苏 、山东 、湖北 、四川 、青海、广西等省份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了推广。有关人士指出,“三农通”提供了几点经验和启示:

  一是打通农村信息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广泛覆盖和有效传播。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互联网分公司总经理李慧认为,“三农通”以普及广泛、使用便捷的手机为终端,具有覆盖面广、传播速度快、操作简单等特点,打破了其他传播媒介的被动服务模式,保证涉农信息及时、准确、主动传递到农民手中。

  二是注重内容的贴近性、针对性和实用性,并提供定制化的一对一服务。新华社云南分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邓泉介绍,“三农通”对信息采集发布实行统一标准和分级管理,对联络站和采集点建立考核激励机制,保证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。

  三是创新业务模式,低投入获得高效益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政府不花一分钱,而是通过政策支持,由市场主体为农户提供公共产品;农户不花一分钱,获得了实用的信息服务;运营商提供了经费支持,同时拓展了用户,赢得了口碑。各界人士认为,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完善,是“三农通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  四是企业自身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同频共振。马奎、李慧等人认为,“三农通”的宗旨和实际成效与云南移动的使命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。十年来,云南移动大力开展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,让农民分享信息化的成果,“三农通”就是典型代表。

 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,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,“三农通”在新形势下面临不少新挑战。在传统短信和电话语音等业务的基础上,“三农通”开通了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平台,拓展服务对象、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,致力于打造“三农通”升级版,为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再立新功。

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成都信息港 网上合作QQ:80044735 咨询热线:400-664-0095 粤ICP备15066211号